“抢花炮的基本动作包括进攻的基本动作和防守的基本动作两类。比赛方式和民间花炮比赛大同小异,只是比赛场地、人数、比赛规则相对来说更严格、更规范,要求更高。”近日,云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云南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抢花炮项目裁判长杨松涛在采访中告诉记者。
抢花炮在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中较为流行,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农历三月三,壮族群众都会开展“抢花炮”这一重大的喜庆活动。从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抢花炮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仅限男子参赛,由于抢花炮有强烈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深受各民族喜爱。
杨松涛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二十余年,在学校长期从事抢花炮竞赛项目的教学与训练,曾担任过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抢花炮项目的裁判长,也是云南省第八届至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抢花炮项目裁判长。对于抢花炮项目的竞赛规则、技术要领、训练技巧等,杨松涛有着专业独到的心得和丰富的经验。
据杨松涛介绍,比赛时,发炮手或裁判把铁制圆环用红布或红绸扎成的花球通过发炮器送入空中,待落下时众人再奋力抢夺,抢到者即为优胜者,因其规则与“橄榄球”相似被誉为“东方橄榄球”;又因其较强的对抗性、挑战性,要求选手有勇有谋,比拼双方的力量、速度和智慧,也被称为“勇敢者”的运动,被当做“男子汉的考验”。
杨松涛告诉记者:“抢花炮进攻的基本动作包括抢头炮、抢地上炮、传炮、接炮、定位炮、掩护、假动作等七大基本动作,而防守则是抢断、拦截、搂抱等三大基本动作。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全体队员齐心协力,考验队员间的默契程度和选手的应变能力,这是一项拼力气、拼胆量、拼计谋、拼战术的运动。”
杨松涛凭借自己多年积攒的经验编写成一套完整成熟的训练方案,针对每一个不同的动作都有不同的训练方式。“比如在抢花炮比赛中,队员为了争取时间和空间的优势,常用‘假动作’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使对手产生错误的判断,造成重心错误的偏移,形成对自己有利的形势以实现自己的目的。但要以假乱真可是很讲究技巧的。”
杨松涛解释道:“‘假动作’主要是通过队员的跑动和身体的晃动来实现,它是持炮队员个人进攻能力的基本素质之一。暴露的程度及实施动作的速度都要适当,有时为了使对手重心产生不适当的移动,需要连续做几个假动作才能奏效,最好在活动中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实施假动作后应根据对手的反应迅速决定自己所采取的对策。因此在平常训练时就要注意加强运动员变速跑、变向跑的训练,强化运动员的急起急停反应能力,以达到比赛中真真假假,真假结合的效果,让你的对手永远猜不到你的真实意图。”
云南是抢花炮运动强省,具有悠久的抢花炮历史及体育基础,曾经两次获得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抢花炮项目的冠军,但在最近几届比赛中抢花炮项目成绩始终在三、四名徘徊。杨松涛认为,主要是由于抢花炮选手的断层,目前实力较强的选手依然是老一辈运动员,而年轻一代人数、技能等跟不上,加之,抢花炮项目普及率较低、鲜为人知,相关比赛较少,缺乏后备力量,达不到更新换代的目的,因此影响了比赛成绩。
对此,杨松涛建议,加大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力度,将相关项目列入学校日常体育教学课程中,甚至可以在中小学中开展“非接触式抢花炮”教学,培养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观察和团队配合的能力,在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也全面提高中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
“希望民族体育项目能够像篮球、足球等常见体育项目一样纳入学校体育教程中,为民族体育项目培养更多‘种子选手’和专业教练,也可以通过多举办相关赛事,引起全民对相应项目的关注,让大家真正爱上民族体育项目,爱上民族文化。”杨松涛说。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艳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